tak-tik scribe for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我们邀请到来自互联网各个领域的‘顶级食材’,向大家分享鲜活前沿的实践理念。”在主持人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一场欢笑连连的“腌do鲜——萝卜与坑的相遇攻略&适配指南”互联网创新创业沙龙拉开序幕。

据悉,此次活动受静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由复旦大学移动与数字治理实验室主办,以“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高效实现人职匹配以及政府从中需要做什么”为主题,由三位70后、80后、90后的行业达人充当“食材”进行主题发言,随后由资深专家与知名学者担任“调鲜师”进行互动点评,再将现场观众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煮出一席色香味俱全的人力资源盛宴。”

青年报见习记者 陆安怡

跨界食材 分享鲜活前沿实践理念

就职于上海灏竣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汤嘉源,是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她曾在大四一年完成七份实习、收获五张offer。

她以大学经历为主线,分享了自己与互联网接触的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求职故事。2012年进入大学后,她开始接触互联网,使用QQ、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现在是微信时代”,她以“点线面”的关系来解读微信,“‘点’指个人,‘线’就是由个人出发形成的生活轴,也就是朋友圈。而‘面’则是由无数个点构成,它是因某种关系而连接形成的群体,比如社群、公众号等。”

2015年,汤嘉源开始通过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求职,“对于一些知名公司,不论是否看到他们的校招消息,我都会定期搜索他们的招聘信息。此外,在生活中常常被大量信息轰炸,对于接受到的招聘信息,我会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汤嘉源正是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目前公司的岗位信息,应聘成功后,顺利入职。她说,“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体验优先和注重个性等特点,使人们的求职行为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上海贯城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博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就业经历,并梳理了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环境。

他以自身经历出发,制作了就业模型。模型的底层架构由学历、基础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组成,“青年人在获得学历的同时,应当积极构建基础技能,如有效沟通、逻辑思维能力等。在这基础之上,通常需要在细分领域长期耕耘才能掌握专业技能。”在这些架构之上的是个人影响力,由人脉、信息、权利、资源等众多因素构成,而且往往缺一不可。

此外,杨博还阐述了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理解。他说,“在互联网时代,外部市场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公司内部,所以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适用,比如,企业发展壮大后的商业模式往往与创业者最初的想法截然不同。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应当学会放弃常态思维方式,”因为平均即是灭亡。”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导师钱金叶从招聘渠道、用人标准、面试筛选等几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她看来,对于个人而言,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岗位,才是最重要的求职理念,而且这也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机会成本。

她认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可以将岗位要求作为纬度,建立出相关能力模型,描摹出理想的人才画像。然后,需要广泛传播岗位信息,让更多青年了解企业需求。在传播渠道上,除了传统的校招之外,公司还会借助互联网举办空中宣讲会,并将招聘信息发布到一些社交媒体,如微信公众号等,吸引年轻人的眼光。

互联网时代,求职的个体与企业的距离正不断缩小。钱金叶在工作中发现,结合互联网开展招聘,信息更透明、交流更便捷。“招聘渠道日益丰富,在获取岗位信息时,不同的人群往往有着各自的途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分类,都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目标信息。”

大师调鲜 用互联网思维吸引人才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主任张得志为现场观众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市场,“虽然毕业人数连年攀升,但就业的主要矛盾并非是供大于求,而是结构性矛盾。”他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他表示,在人才方面,过去常说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而年长的求职者,往往在学历和技能方面较为薄弱,“但现在看来,也不尽然。”还有人认为之所以形成结构性矛盾,是因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但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相当便捷,但依旧存在单位招不到人才、个人找不到岗位的现象。”同时,张得志主任认为,值得思考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招聘网站五花八门,而政府也在互联网上推出了相关的招聘举措,两者需要有机融合。

聆听完达人们的分享之后,针对互联网改变就业的话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郑磊总结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互联网使个人和企业更高效地找到彼此,实施匹配。

第二,就业效果不仅体现在迅速、低成本地找到岗位,更重要的是,人才要找到适合的岗位,“这建立在供需双方信息对称的基础上,而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他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与企业方都在改变,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人们的就业方式。“有些年轻人提到,对于工作,最在乎的不是工资或职业的名气,而更想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其实我在学校里也看到过这样的学生,对于他所热衷的事业,他会连轴转地拼命工作,而对于不喜欢的工作,可能第二天就辞职了。”此外,郑磊最近比较关注“网约车”这一灵活就业方式,他发现司机选择这一职业的首要原因是自由,其次可以在工作中认识更多人,他们普遍认为自我实现更重要,“这体现了在互联网时代,岗位也发生了改变。”

第三,企业方和个人都要不断自我提升,“个人提升能力,以找到更优质的岗位,企业加强建设,以吸引更多人才。”

美味出炉 碰撞激情秀出创新方案

在激情碰撞的分享互动后,沙龙进入了众创环节,主办方随之抛出了三个问题:“互联网时代,如何让人才快速地找到优质岗位,企业如何快速地找到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做些什么?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需要政府帮他们做什么?”现场60位听众分为六组,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小于去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目前是一名IT工程师,当天,他所在的小组成员从各自的年龄和职业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思路:“企业方需要打造优质岗位,为求职的个人提供合适的岗位资源,个人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武亭是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的指导师,她从朋友圈了解到沙龙信息后,觉得活动很有趣,便在休息日来沙龙学习人力资源的新鲜观点。当天她所在的小组以情景剧的方式切入,向大家展示了小组方案,他们认为政府在个人和企业之间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比如公共招聘网、“乐业上海”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平台。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关数据库,这能够为就业市场的分析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链接]

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乐业服务

据了解,静安区正在实行“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一轴”就是从静安南北纵深较长、发展梯度明显、文化特色各异的实际出发,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三带是指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静安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涌现出了不少文创类创业企业和相关岗位。

据了解,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一直与复旦大学移动与数字处理实验室保持合作关系,过去也常常参与复旦大学组织的各项活动。在闸北、静安“撤二建一”之后,希望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于是想到借助腌do鲜沙龙,“该活动形式新鲜,比较受青年人喜爱,而青年人正是就业服务工作的目标受众,我们希望能够在沙龙上获取青年人的思考和想法,以便更好地做好乐业服务。”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董煜介绍说。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应当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就业服务,这可能会为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带来不小的变化。

当天,共有60名大学生、白领等聆听讲座。“他们看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和设想都非常有价值,这对我们的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在活动之后还会就现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研究课题。”谈到未来,董煜表示,希望能够以更创新的方式来完成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职业介绍新模式。

Source : 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6-12/23/content_14313.html